20131116《農夫與他的田》牧師米的故事
牧師米的由來,來自ㄧ位被差到宜蘭南澳去牧會的張興仁牧師,他因做地區關懷牧養,與老農往來結識;他被老農問到,如果不能改變他們的處境,信仰又有何意義?南澳因為地處偏遠,人口外流,老農與農村凋零情況相當嚴重。
當時土地處於長年休耕情況,牧師因心疼老農與土地的荒廢,決定帶領全村改作友善耕作,重造當地的產業環境。9年前在多方指導下,從無一人看好的四面訕笑,到今日南澳成為台灣少見的大面積、封閉無污、全天然的生態環境。
地理水土優點勢 南澳由於三面環山、一面臨海,山勢隔絕當地與宜蘭、花蓮的交通,使南澳偏遠封閉。
水源上游為原保地水源,不只沒有工業污染,也無農村常見的農畜廢水污染。
加上土壤經長期休養,以致在復耕後,成為台灣少見的大面積全天然的生態環境。
土地保有大量的有機微量元素,孕育此處農產質量出眾,而能栽種優質的天然良米。
技術優勢與願景 2014年起,牧師與其同工開始朝向四個目標發展:
-
傳承經驗給願意轉作有機的台灣其他農村
減緩傳統農法轉作有機過程的陣痛,以開放心歡迎真心想要改變的農村、農民。
-
建立一套獨立農業系統,不依賴國際糧商的種子、肥料、防治資材。
努力於當現代設備,例如水電供應停止時,本地區的農業依舊可以運作。
-
多元化並提升成農產精品,先後投入研製有機米糠、米酒、苦茶油、米糠油、酵素、酵素肥、精釀大米啤酒。
-
開發精緻加工讓農糧克服保存期問題
目標:農村不怕全力投入生產,生產力提升,台灣的農糧自給率就會提升。
牧師的米是這樣來的 一個被差到南澳去的牧師
沒想過當農夫,也沒打算投入農村再造,但經不起老農夫們娓娓訴說的心情,就這樣一頭栽入有機農村再造;9年前帶領農夫們走向有機耕作,從無一人看好的四面訕笑,到現在南澳成為台灣少見的大面積、封閉無污、天然全有機環境。
在南澳經驗裡,不是牧師一人的舞台,一路很多天使的奉獻、技術、支持,從而有了改變;農民重新有希望,有尊嚴,在意手裡耕作的糧食,有捍衛同胞健康的使命感,這些人心的轉變點滴,才是最難的神蹟。
安心驗證: